人事处(教师工作部、离退休工作处)
教育学院的故事(九):忆在教育学院的日子
发布时间: 2022/12/2 14:50:3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 次
今年是金华教育学院建院六十周年,我作为曾经是教育学院的一分子,有幸经历了教育学院恢复办学后的一段发展历史,而这段经历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感慨、最难以忘怀的。借此机会,回顾自己在教育学院工作历程,并以此怀念当年为学院发展而共同奋斗的领导和同事们。
我是东阳市上卢乡夏渠村人,在东阳中学初中部毕业后,1952年9月保送进了湘湖师范,55年9月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杭大毕业后,59年分配到建德师专(后改设为金华师范学院)任教。1962年金华师范学院撤销,我又分配到金华二中担任高中语文老师,任语文教研副组长。1970年调入金华地区教育局工作。1984年1月,我调入金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同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金华教育学院),同年7月由地委宣传部任命为教务处主任一职。从此,在教育学院担负起普通教师和教务主任双重职责直到退休。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承担了全日制普通班、专科函授班、本科自考班的《文学概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现代文学》(部分)等课的主讲任务。特别是针对基础层次不同的学员,我对教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员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极大提高。例如:课堂教学,一改满堂灌而设计课堂讨论,选择有争议的作品印发学员,让学员先写评议文章,然后展开讨论,再加以总结,指出成功与失败,既加深知识,又培养能力。但这样做,无形中却给自己增加了许多工作:精心选材,深入剖析,评改学员文章。但这样的课堂受到学员的喜欢,效果评价也很高,自己为之付出的苦累也是心甘情愿。从教几十年,最难忘还是与学生相处的岁月。即要做不放纵迁就学生的严师,还要做关心指引学生成长的慈父。为了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在课堂上首先揭自己的短,把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学生有缺点或犯错误,我照样会严厉批评,但从不做有伤其自尊的训斥。在课余时间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于情,谆谆善诱。对许多的学生,常送给他们“人的天性是寻求理想,人的天职是勇于进取”的字幅予以勉励,而对那些因专业基础差而自卑的学员,则送周恩来的名言“你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坚持到底必有成功”以鼓励。当年学生的课余文化比较单调,我还利用自己摄影的特长,开设摄影讲座,经常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拍照,从购胶卷、拍摄,到送店洗印,不厌其烦,无偿服务。为此,与很多学生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
回顾教学生涯,一直有自己的朴素的心愿:专心教学,在学术科研上要有所建树。但当工作需要,组织做出安排的时候,深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党和国家给予我一切,只有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担任了教务处主任一职。教务处是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的中枢,是实现学院领导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部门,而教育学院是教师的摇篮,基础教育的基础,我深知教育学院教务工作对于教育事业的意义。作为教务主任,肩负重担,全面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但对待同事还是做到和风细雨,以身作则,凡事都商量着办。制订和落实教学计划,首先进行调查、协商,然后要求严格执行。每当有些科室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发生纠葛时,我都及时主动地从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出发做好调解工作。当同事间发生矛盾甚至争吵时,我都做到不偏袒,一切为了有利于工作、有益于同事的团结。作为教务主任,既要尊重领导,又要坚持原则。为了学院工作不遭损失,大胆直言领导存在的缺点,及时向院部提出工作建议。教务处是承接学院、上级统一考试的考务部门,教务主任完全可以布置布置工作即可,但我还是坚持在监考一线,把主考之类交给了副主任。记得有一次高师自考监考,我连续6天11场,一场不漏,身体力行。同时,我还经常以一名中文科的普通教师身份服从科里的安排。有一年要在代课教师班开设专业知识拓宽课,这是一件难事,最后中文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我还是愉快地接受,并且顺利完成了任务。有一年受全省高师院校中文科主任会议的委托,承担了继续教育教材《语文审美教育概论》一书的编写工作。从组织人员,拟写编写提纲,召开编务会、审稿会到按时出版,全是我一手操办,而我把主编之名让给了其他同志。教务处主任作为一处之长,除了见困难要先上,还要淡泊名利,见荣誉就让。每次评奖、评先进时,总是主动把名额让给部门的其他同志,不多的几次荣誉,也都是我出差在外不知情的时候被评上的。
在完成教务处主任职责和繁重的一线教学任务之余,我还坚持自己在学术科研上的整理和提升。曾经发表《农村办学典范》《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论刘白羽散文的语言风格》《关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几点思考》《试论文学鉴赏过程中的想象思维》《略论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论文和调查报告10多篇,与他人合作撰写《语文审美教育概论》一书,荣获94年浙江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按成人特点进行教学管理》获金华市教育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
在我拥挤的办公桌上,总少不了一块小小的字匾,上面写着“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献给自己”,作为一辈子的座右铭,用于指引、激励、鞭策自己。在全身心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虽然无愧于事业,但却有愧于父母家人。年轻时曾为了工作而置在杭州难产的妻子于不顾。尽心照顾长年同居的年迈的父母,即使老父母病重、病危期间,也从不曾请假。1993年我在杭州参加招生工作,由于招生工作临时空出两天时间,而此时恰逢病危的母亲去逝,就利用这两天时间回金华为母亲办了丧事,然后又赶回杭州招生去了。后来父亲病逝,同样也是利用双休日简办丧事,从不影响日常工作。工作几十年来,不曾请过一次假。发高烧了,吞点药,稍作休息就投入工作。
“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生活的道路靠我们探求。莫叹息,不停留,要思考,善奋斗,趁风华正茂,莫让年华付东流。”我经常这样勉励学生,更以此自勉。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三十九年,似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获得什么鲜花、掌声、喝彩,更没有什么可资荣耀的头衔。但是可能自豪地说:没有辜负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倾己所学,成人之美,我无怨无悔。
我已经退休25年了,虽然身居杭城,但心系教育学院。教育学院是我曾经为之奋斗的集体,是曾经成就我、培养我的“故乡”,一辈子难以忘怀。希望教育学院的同仁们,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继续拼搏创新,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杜秀溪,原学院教务处主任、副教授,1997年退休。2022年6月饶旭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