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处(教师工作部、离退休工作处)
教育学院的故事(十):我所经历的金教院发展提高与壮大
发布时间: 2022/12/2 14:55:5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 次
教育事业发展的前奏
1976年12月一声春雷震撼大地,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似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此中国更会欣欣向荣,万象更新。
对我们教育界来说,恢复因文化革命而停滞10余年的高校招生。给那些老三届学生带来进高校深造的机会,我们金华地区紧跟全国步伐,1979年全省实施了唯一的一次春季招生。浙江师范大学(原浙江师范学院)在金华地区(含衢州地区)招收一届师专学历的科系,称为浙师院校外教学班,放到金华、衢州地区:金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物理班,金华六中的化学班,衢州教师进修学校的中文班、数学斑、化学班。兰溪教师进修学校的数学班,东阳的中文班,浦江的数学班,永康的数学班等等。学制为两年半,由浙江师范学院主办,金华地区宣传部主管。委托办学的教师进修学校分管。培养目标是学历合格的初中教师。管理办法执行《浙江师范学院学籍管理》。考试由各教学点任课教师命题,由浙江师范学院核准。毕业时由浙江师范学院颁发文凭。毕业后回各县分配工作。
这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老三届的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基础扎实,又经几年社会实践,比较“老成”,应届生也选知识扎实的,年青上进心强。毕业后当教师,很适合。给将来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出现新局面的教师之需带来新希望。地区的宣传部部长(兼任地区教育局长)的吴昌夫同志早已胸有成竹。教师,各办学地早已使出混身解数,抽调了各县高中学识高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来任课,保证教育质量。为了保证这届学生质量,吴部长规划新局面,约定一年后,全地区教学班分专业集中几处办学。最后研究结果,中文科集中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数学科集中在兰溪教师进修学校,物理、化学科在金华教师进修学院。抽调各县年富力强的教师到这三地任课,教师统一调配。
数学科共6个班集中的兰溪,小班上课与大课结合,浦江两个班并大课,衢州与兰溪班合大课,东阳与永康班合上大课。数学科的主任是兰溪的诸葛老师,他原是浙江师范学院文革前的老讲师,有多年的大学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各地也一切进行很顺利。转眼间来到1981年的五月,我们都在为这届特招学生的毕业做准备。浙江师范学院和地区宣传部、教育局也在忙碌着,为这届毕业生和到三个教学点抽调教师充实金华地区进修学院到三地考察。五月的一天,吴部长亲自带队,带领赵宏老师等到兰溪教学点考察选拔教师。这天我正好为我女儿的事去义乌教育局。当天傍晚我回到兰溪进修学校,几个学生分别告诉我,地区领导来过了,为选拔老师到金华地区进修学院工作,并说,我已被数学科主任、教学点领导和学生们把我推荐给地区领导考察组到金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工作了,并经研究同意了。第二天教学点的领导,正式通知我已被抽调到金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当教师,我们教学点里一共有5人。并告知,地区宣传部、教育局会通知有关县教育局。并告知我们学期结束后要去金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开会。要带去的行李,捆绑好放在原房间写上名字和地址,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会派人来运走的。转眼间到了七月初,学生毕业了。我给衢州班的几十位学生,写好了鉴定交给了教学点领导。我回衢州去了。
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过了几天,我到金华教师进修学院(以下简称:进修学院)第一次参加会议。会议室坐满了由各教学点抽调来的教师,还有些是各县抽来地区教研部(确定地区教研部也设在进修学院内)工作的。共有30余人,都是各县教师中的骨干,充实了进修学院的教师队伍。进修学院的领导池长治书记、金钦盛副院长、万福祯副院长,还请来了金师专(已决定并入浙江师范学院)张培德校长(代表浙江师范学院),领导们分别介绍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张校长代表浙江师范学院,介绍了浙江师范学院对这届毕业生的安排及今后对进修学院的支持协助,共同为金、衢两地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我们听了很受鼓舞。我也决心为进修学院的发展和壮大,为金、衢两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会上还传达地区宣传部、教育局有关指示,我们每人以两个毕业生,家属以一个毕业生交换,安排这次调动,以保证这次大调动的顺利进行。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要素,这为进修学院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充实了进修学院领导机构,设立了院党委和成立隶属的各组织(党委办,院长办公室、教研部、函授部、教务处,各学科科室等)还建立了进修学院工会。以保证进修学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和运作。
1981年七月初,我与夫人先后在衢州教育局办好了调动手续,正式被调入进修学院工作。夫人被分配到院资料室工作,这是新建的部门,所以只有一名工作人员。
一、 规模最大的初中教师函授
函授工作是进修学院(下简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1980年学院通过考试,在金、衢两地各县招收了一大批初中教学骨干教师,目标是通过三年函授,达到一个初中教师合格学历(大专毕业)。 任务相当艰巨,因为人数众多学科(中文、数学、物理、政史、生化和英语等)齐全。学员分散在各县、各地,又都是在职学习,困难不少。数学科赵宏老师任主任,陈志明老师任副主任。我是数学科的教师,共有六位老师共同担负数学科的函授任务。当时学院只有一座三层教学楼,根本无法容纳众多函授生的面授工作。
学院在金、衢两地区12县区设有函授站,主要任务进行面授的组织工作,选定面授场地和安排函授生的住宿等。这是函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教材按教学大纲选定,教学计划也按大纲规定。面授工作主要由我院教师担任。教师们一年要多次去各县进行面授。工作量大,任务也繁重,很辛苦。但大家情绪都很高,努力工作不二话。决心为实现国家初中教师合格学历,付出辛勤劳动。我与老师们多次去各县对函授生进行面授。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教师的学历教育任务越来越重。于是年年招生,下面的教师对学历提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函授生队伍很庞大,并兼有各个年级多学科。所以面授计划和安排也日趋复杂,面授任务也很繁重。
不久学院领导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先后来了钱柏林院长,之后,从浙江师范学院调来了张培德同志任院长。张院长有多年的大学领导工作经验,学院迎来了新发展和新面貌。也使学院教学工作更加规范,要求也更高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函授教育质量,广泛收集教学资料,并组织教师编写教学资料,对函授生的初中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我也参与了函授辅导资料的编写,由浙大出版社出版,张梅生主编的《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指导》,供金、衢两地数学科函授学员使用,以提高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剖析和研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在赵宏同志协同下,我还主编了浙大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竞赛精编》供初中学生使用。大家还参与了由张院长组织的函授生教学辅导资料的发行,发致各县函授学员,学院气氛异常热烈,资料也深受函授学员的欢迎,同时提高了函授的教学质量。
学院一片欣欣向荣,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校舍进行了新的扩建,又建了一座更大的四层教学楼,同时还新建了一座两层楼的大会堂,还有一座新的学生宿舍楼,在华明巷先后建起了两幢教工宿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与金华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合并,校园南边的一座楼划给我院使用,400米跑道的运动场两校合用。另外,还新建了一座师生食堂,教学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为学院新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且从1982年开始年每年都有10多位新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分配到本学院,他们是我学院“新的血液”。也是我们教学新的动力。同时我院内部设备也得到扩充和发展,如图书馆、资料室,还有后勤,科研室等也得到扩充,办起了《金华教育学院学报》,学院也由“金华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改名为“浙江金华教育学院”,学院将掀起新的发展高潮。全院教职工心里乐滋滋的,团结向上,欣欣向荣。
二、全日制大专班招生新任务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我们学院规模也在扩大,层次在提高。由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1986年开始,经国家教委批准全省教育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办全日制大专班。
为满足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师培训教学中专业教师的需求,1985年、86年连续两年,在现职小学教师中,招收了两届《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班》
每届语文和数学各一个班,学生来自全省各小学。目标为中师、教师进修学校培养合格的《小学教材教法》教师。
1986年初,我经学校教师的推荐到教务处任副主任,负责全日制班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并参与全日制大专班的招生工作,直到1999年。《教材教法班》的学生都参加全国的全日制大学专科生统一招生,质量有保证,小学教师报名参考都很踊跃,我们招来的学生是政治、教学、文化水平都较优秀的小学教师。我曾任1986年数教班的班主任和《数学分析》教师。我院还聘任了浙师大王尚文教授、衢州师范名师劳庆元老师来讲课,给学生开辟了新的教学境界。学生到了新环境,有了新任务,学习都十分努力。学习上如饥如渴,政治上积极上进,我班有多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29名学生的班级,新老党员有14 名之多,所以班级始终生气勃勃,团结奋进,学业上也有大长进。经两年学习,他们都成为国家合格的大专毕业生。回到各自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师范学校,担任新的工作,我班有8位同学考取浙江师范大学的本科函授,还有的当了学校干部,如彭建平当上了丽水师专办公室主任,王复兴当上为兰溪市的区的教办主任,范洁梅到台州教育学院任办公室副主任(这几位都是党员),除他们个人努力,与来本院学习提高分不开。
自1986年开始我都参与了全日制大专班招生的工作,招收专业有中文、数学、物理、生化、政史和英语等。每年都招收,我们学校扩建了许多新的校舍,办学有了物质上的保证。有教室,又有学生宿舍,还有实验室、礼堂。我院已是今非昔比,各方面都有了师专办学条件,为扩展校园,还向附近征用了土地。教师也增长,并有了不少研究生,教授、副教授、讲师。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大专班的招生,每年都与浙师大大专招生同时进行。考分也与浙师大同一级别,最高的考生考分有600多分的(当时大专生分数线一般为480分至500分以上。)因此学生都是从众多合格考生中选拔出来的,质量很不错。学制三年,执行国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课程设置也按国家要求。管理办法参照浙师大学生管理办法和教学、教育及毕业要求。毕业后发浙师大毕业文凭。毕业后由国家统配,回金华市(大市)安排为初中教师等。据多年来各县(市)和中学反映,我校大专班毕业生与浙师大毕业生同样受到大家欢迎。这为金、衢两市中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不少学生逐步成了初中教育的骨干,有的成为初中学校的领导。
我院还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办了一届全日制大专班,由我院教师与西北工大教师共同担任教学,由我院管理,毕后业由西北工大发给文凭,实行“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分配方法。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展开
十一三中全会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中小学校长要求每三年培训一轮。省教育厅成立了干训处,陈忠伟同志任处长。全省各地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各地市的干训办公室。1992年初,金华市教委也成立王子月副主任主管的“金华市干训办公室”,教育科长姜焜任办公室主任,本人被任命为副主任。该办公室设在教育学院内,负责实施全市中小学校长(小学仅限于市直小学)培训,兼顾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学院成立了干训处。
中小学校长培训按国家教委的指示,省教育厅干训处统一部署下,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每期一个班五、六十人,培训约两个月,有多门课程,根据国家要求设定。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有关课,由学院领导毛继书书记(兼院长)亲自任教。教育学方面课程由教育科廖正峰教授任教。政史方面课程由政史科周亚越、杨勇胜老师任教。学校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常识,本人担任。为便于校长培训的住宿,学院专门开办了校宾馆,这给校长培训上、下课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我们每学期培训2~3期,一年5~6期。经过培训,校长们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和管理业务水平都得到普遍提高,对将展开的学校管理计算机的应用有了基本的了解。每期培训,一般要去外地学校进行一次3、5天的教育考察,以了解当前全国中小学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实地考察外地办学先进学校及他们办学的理念与管理。如到深圳实验学校考察时,看到学校的建设设备,耳目一新。不少校长还在该校标准操场的400米塑胶跑道上走了几圈,感到这种操场对于学生体育运动开展与身体健康很有脾益。干净卫生,跑道富有弹性。要知道当时我省中小学还没有这种塑胶跑道的操场,还是沙土或是煤渣跑道呢。如今,我省中小学也普遍用上了塑胶跑道。一件小事可看到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由于我院上下同心努力,我院校长培训工作两次被评为省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先进单位”。这期间我们还进行一轮各县市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另外,还举办过几期《公务员考试》的辅导和培训,由毛书记(院长)主讲,反映也很不错。
四、民办教师的转正与培训
落实民办教师有关政策,也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举措。民办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重要事项。1958年以后,我国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无法满足中小学扩大发展的教师需求,于是产生了民办教师新事物,特别是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需求不能满足。几十年过去了,民办教师队伍也有很大变化,学历普遍得到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民办教师的产生也有其历史原因,三年困难时期的下放,他们为国家担当了困难,减轻了国家负担。1978年后,拨乱反正,国家落实了原是师范毕业生(合格学历)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政策。还有不少民办教师新具有合格的学历。随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需将一批有合格学历,且思想与业务能力合格的中小学民办教师,经考察和培训,将他(她)们转为公办,这是一项政策性强,细致的工作。又像是一项“终极工作”。丝毫不能马虎。省里由师范处副处长周小英同志主管。我院由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
工作的步骤是:先由各县教育局人事科负责造册,将具有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民办教师(具有国家承认的院校大专毕业文凭——电大、大学本、专科学历)。这是一项显而易见异常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其所具有的《文凭》的可靠性,需县教育局、我市教委、我院和省教育厅验证,最后是否有效,决定权在省教育厅。这是硬杠子,不二话。因为当时大学学籍管理采用电子管理刚起步。且当时全国各类大专院校业余学籍管理十分复杂。又无电子档案可查考。所以对学历“三审”是十分必要的。如省教委查实了东阳一民办教师的《大专文凭》不合格。
具体实施步骤:进校前先面试,面试组织与实施,由教务处长杜秀溪同志主管;文凭送验(县、市、省教委);分学科组班培训,有关科室组织考试均由本人负责。课程分:有关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毛书记(院长)及政史科教师主讲;教育学;专业课,教材教法等由教育科和各科室负责。授课、命题考试各相关学科教师执行。学籍档案管理教务处,结业证书颁发院办办理。虽然工作繁多复杂,由于与各县教育局协调得好,计划周全,考虑周到。在省市县校各级领导关心下,相关同志工作努力,我市民办教师转正工作如期顺利完成。我校毕业的学生也有多位通过这一渠道成为公办的初中教师。
五、我的工会工作
1984年我校工会进行新一届的工作人员改选,我与其他四位同志被选为院工会委员,李华瑞同志任工会主席,我与洪书生同志任工会副主席,还有周翠婷同志、陈丰伟同志任委员。我兼任组织委员,负责发展工作,我院教职员工申请加入工会很踊跃。不长的时间内,我院的教职员工都成了工会会员。在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们也很支持。后两届的工会主席是申屠基潭同志。我们的上级工会是市教育工会。
我们主要为教职工做好服务工作和福利工作,当时“烧”还是个问题,一家一户买煤饼,待别是双职工家庭,有时间与机会,还有碎煤饼问题,于是我们统一由我们工会代买,统一向金华市煤饼厂购买,用车运到宿舍,进行分发。家中无人时,我们将煤饼送上门。即使是楼上我们也送上去,煤饼厂也很照顾,有运输中破碎煤饼,可以换好的,解决烧煤饼的后顾之忧。还为教职工去果品市场批发水果,我们还多次去常山产地农家买柑子,分发给教职工。价廉物美的水果,大家都很开心。我们还组织教职工暑假到新安江旅游,到双龙洞分批休养,使职工工作之余得到休整,有利于下学期更好的工作。我们还组织本院教职工书法比赛,发展业余爱好。选送学院先进工作者,参加金华市教育工会组织的暑假的赴外地休养。我们经常组织教职工的篮、排球,乒乓球比赛,活跃教工生活,促进教职工身体健康。每年都要组织教职工参加由市直学校轮办的“退休教职工的游园活动”,大家玩得很开心。
我们的工会工作也受到市教育工会的赞扬。我也被评为市先进工会工作者。我共任了三届院工会副主席兼组织委员。我还任过理科党支部组织委员和离退休协会委员,始终尽力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一丝不苟,并与同事们一道协同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承蒙领导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我曾被评为省高校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一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一次市级“教育春蚕奖”和多次校级先进教师或优秀科室主任等。
在宣传部、市教育局的关心下,我院办学几十年来,在院党委、院长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下,取得可喜的成绩。省教厅每年都要对办学单位进行检查、考核、评估,学院各项工作都得到省教委的好评,我院办学各项业绩名列前三(仅次于杭州教育学院、宁波教育学院),对比前者,我们的不足之处是校园不够大,这也许就是我们过去的“先天不足”吧!
后记
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师范教育,要由三级师范(中师、师专、本科师范院校),逐步过渡到二级师范(专科师范、本科师范院校),最后到一级师范(本科师范院校)。那些年师范教育发展很是迅猛。质量也很好,带动了中小学基础教育也得到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教育学院本身也得到发展和提高。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质量和学历、学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学院设备经费也有很大改善,例如各教育学院都有了计算系,计算机室,有多名的计算机教师,办学的成绩斐然。为金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省不少教育学院都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如杭州教育学院与杭州师范学院合并为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嘉兴教育学院都升格为本科学院,绍兴、湖州教育学院与当地师专合并升格为师范学院,丽水教育学院与师专合并升格为丽水学院等等。升格的长处:是层次、规格高了,办学的路子更宽阔,发展会更快,与日俱增的好处多。经费的筹集路子与办法会更多,不会只能依靠上级拨款也一种路方法。
数年后,学院在市领导的关怀下,与省里郑继伟同志的支持下,终于搬迁到原铁路司机学校的校园,校园有了较大的改观。祝愿我院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在新形势下,迎来更大更快的发展,为金华市和全省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本文作者:刘裕钍,原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市干训办副主任、副教授, 1997年退休。作于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