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的故事(十三):感恩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 2022/12/2 15:13:5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

在学院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回想起我在学院的学习和工作,心里反复回荡四个字:感谢、祝愿。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我的六十几年就挥走了。从住学校小三楼、教学大楼三楼、东郊农民自建房(学校统一租)、华明巷4号学校教工宿舍,到市园丁新村集资房,都是依附着学校平台,那些年享受着这样的福利实属荣幸,由衷地感恩。我还要深深地感谢学院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有人可能觉得,培养一词你在这里用得比较粗糙,你既没有什么成就,也不是什么“家”。但有时想想:我也是一个家,我以教育学院为“家”,1980年踏进了教育学院这个门,一踏就是41年。有人开玩笑说,你这么没用,也不换个单位。哎,没用就没用算了。不过讲起来我曾经也有机会,还是比较好的单位,但都被学院领导好心劝说。考虑再三,我也比较听话,一直听话到2019年12月31日退休。至今无怨无悔。

我既然哪里都不去,就安心在学院工作。我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要求子女很简单,注意身体,认真工作。记得在教务处做教务工作时,同办公室的有陈益伟、范秀珍、张丽卿、张秀光等老师,我们五个人配合的非常默契,工作分工不分家,丝毫没有多做就吃亏的念头;在图书馆工作时,经历了两次搬家,打包、拆包、分类、上架。在先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少有完整的双休日,也真的没有想过一天多少钱的加班费,经常晚上八、九点钟回家,一心想的是早点搬好。两次搬家,不要说图书馆几个女同胞,就连周维芳、胡东明等几个男同胞这么好的身体都搞得筋疲力尽,周维芳旧伤口复发出血,胡东明腰扭伤。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安慰他们,自己也从不叫苦,因为他们是图书馆搬家的顶梁柱。今天可以告诉图书馆的老师,当时真的好累好累,图书馆最头疼的是搬家。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家的努力,都按照学院领导的要求提前完成了任务。

图书馆及时向老师和同学开放,看到老师和同学走进图书馆,当时觉得累和苦好像都没了。当然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学校老师比比皆是。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学院工作41年,有30年在工会兼职干事,还担任了两届工会副主席,几十年和同事一起为教职工服务。从80年代为老师搬煤饼,楼下楼上,汗流浃背,到退休前和工会同事齐心协力为教职工组织春秋游、疗修养,过年过节购买慰问品,尽心竭力,毫无怨言。至今想来,还是非常的开心。细细思考,精神力量的源泉和动力,是学院领导和老师的优秀品质,他们无私奉献、拼搏忍劲、标杆示范,处处感染着我。

我一直来肠胃不太好,2008年以来几次胃镜检查就提醒过,尽管不是致命的,但也是不轻的,加上有胃下垂,时常在办公室一手顶住肚子,一边办公。

学院每届新生来图书馆,全馆同志都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小孩当年读大学时的情景一样,看到同学们到图书馆阅读的劲头,心里由衷的高兴。座谈会、入馆教育,巴不得让同学们一头钻到书里去。

回想起来,在职的时候,常有来母校参加培训的老师,还惦记着图书馆曾经为他们服务的老师,亲切的交流,读者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安慰。

我1980年从金师毕业,分配在教育学院工作,先后到杭大、浙江教育学院、浙师大、华师大在职进修学习六年多时间,学到的知识终身受益。还多次评为学院、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图书馆部门也曾两次评为浙江省高校图书馆系统先进集体。今天借这个机会,非常感谢学院对我所做的工作予以肯定和鼓励。

    60周年校庆,我有幸与同事参与校志的编撰工作,只因本人才疏学浅,只能尽力而为了

现在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不忘初心的航船滚滚向前。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学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本文作者:姚纪林,原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2019年退休。作于2022年6月)


[关闭页面][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